波谲云诡“内参片”

 新闻资讯     |      2024-02-12 22:43

突然紧急召回
1971年初,包括上海电影尊龙凯时网址译制厂在内,整个上海电影系统都正集中在位于东海之滨奉贤的“五七干校”参加劳动和“斗、批、改”,有不少导演、演员还处于“被审查”状态。一个意外而至的消息忽然在暗中传开,说上译厂来任务了,有可能立即全体回厂。
自文化大革命开始,译制外国影片被斥为“贩卖封资修黑货”、“复辟资本主义传声筒”等罪名而全面停止,久已疏离译制岗位的上译人闻讯后不禁为之躁动不已私下纷纷打探、议论。不久,全厂果然“班师回朝”了。
尽管回去干什么属“严加保密”范围,但上译人还是敏感地将其与此前已零星开始但秘而不宣的“内参片”译制联系了起来。一年多来,时断时续有人被悄然召回厂里,结束返回干校什么也不说,因为工军宣队已宣称是去完成“无产阶级司令部”下达的重要任务,不准随便打听。其实对于上译人来说,“内参片”并不神秘,这类不公映的内部参考片,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译制过,只是数量极少一般从非商业渠道引进,限于提供给中央少数首长和外事部门人员观看,以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动态。因自“文革”以来,外国影片消逝于公开银幕,无形之中令其身价陡增。
果然这次全体回厂正是为了赶译有关方面下达的一批日本拍摄的战争题材影片,动员会上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电报,大意是“译制这些日本宣扬军国主义的影片,是为无产阶级司令部研究国际阶级斗争新动向时做参考”,同时宣布由此正式开始“内参片”的生产,上译厂遂成为这一特殊片种的“专业户”。
随之进入第一部影片《战争和人》的译制,该片根据日本作家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由日本著名导演山本萨夫执导,叙述了依托日本财阀伍代家的产业兴衰和子女们的人生际遇,多层面揭示战前与战时日本社会的激烈矛盾与急剧变化,全景式演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进程与内幕。因涉及战争中日本的政治、商业、社会、人性与爱情,篇幅巨大、人物众多,上译厂新老配音演员全体上阵犹显不及,于是援用“文革”前借助“兄弟部队”的惯例,从干校调来上影原故事片厂演员参与译制。
到了译制日本电影《军阀》,因影片描写日本军国主义从起步、发展到衰落一系列重要转折,时间跨度更大、出场人物更多,再度动用原故事片厂的演员,给曾跻身其中的仲星火留下深刻印象:“我记得1971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晚上,我们都睡觉了,忽然听到号令要集合,来到营部(当时干校按部队方式管理),看到上译厂的李梓、伍经纬在那里,一见面挺客气,我心里有数了,大概有事了。很快,领导宣布现在有重要任务,你们现在就跟着他们几位走。夜里我们就过了江,走闵行,直奔上译厂。一进上译厂里面灯火通明,我们到了以后,先饱餐一顿。晚上十一点左右,工宣队的人发话:‘现在无产阶级司令部有重要任务,要搞译制片。从现在起,大家不许回家,可以给家里打电话,但不能说你干什么,就在这呆着。’然后灯一暗,片子放出来,这时候已是半夜,人很困,但看彩色宽银幕打出片名《军阀》,一下来了精神。因为我们已经很久没看过外国片了,觉得很新鲜。看完影片之后马上就译制,一连两夜三天没怎么睡觉。”
神秘“而又”“紧张”
仲星火回忆所及的“神秘”及“紧张”,道出了曾与其同事者的共同感受。当时“内参片”的译制有严格规定,特别强调保密,下达译制任务只说编号不称片名,分为“特内”、“沪内”、“影外”、“影资”。所有参加译制工作的人员一律不得外传,配音用的对白剧本不得带回家,配音完成后一律上交统一处理。从上影调来参加配音的人员,还须签立保密协议。凡是不参加译制工作的,不管是厂内领导、工军宣队,甚至电影局一级的领导也一律不得看片。对于配音场所也严加管制,那时上译老厂的录音棚位于三楼,在二楼的墙上就贴着“非工作人员请勿上楼”告示。
只是实际运行起来,并非完全能够“保密”。当时的工作条件较差,录音棚虽说设于三楼,其实是用二楼顶上的大阳台改建而成,既小又闷还“漏音”,夜深人静录至台词中“着火啦,快来救火啊!”“杀人啦,快来救命,救命”之类喊声把周边的居民惊醒了,纷纷走出家门询问出什么事了,只好停止录戏,第二天工军宣队出面去居委会作解释工作,此后凡是晚上要录大混响声都得事先向周边居民干部打好招呼、出安民告示,这样也就无“密”可“保”了。
“紧张”则是由于所承译的“内参片”,大多要求“特急”、“加快”。而原片的语言本身就很复杂,有日语、德语、意大利语、英语等多种,而且因为没有公映版权,都不附有原文剧本,全靠翻译听原片对白再译出来,这就更增加了难度。当时除调集电影系统的翻译力量投入,还外请了外语学院的多个语种师资协助。参加配音人员长时间加班加点,每天都要工作到半夜,有时干脆睡在厂里。夏天录戏更是受罪,建在三楼阳台上的录音棚暴晒在大太阳之下,棚里就像个大蒸笼,那时没有空调只有两台旧电扇,但录音时不能有杂声也不能开,惟一的降温措施,就是每天早晨用一只木盆装几大块冰,使棚里略微凉快一点,可人很多,进出又频繁,很快就化光了。棚里温度高达40度,录音如同洗桑拿。有一次全是男演员的戏,演员康泰实在热得受不了啦,什么也不顾带头把汗衫脱了,只穿短裤衩,成为“赤膊上阵”笑谈。
最为“紧张“的一次译配是17号片《罗马之战》,该片由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三国合拍,讲的是哥特王国的老国王率军向南方大迁移,而罗马帝国正在衰亡,于是罗马被占领,而拜占庭已与意大利占领者结盟,由此引发三国之间的一场混战。全片长有三个多小时,故事情节复杂,人物特别多,按正常工作节奏起码需要40天,可上面催得很紧,说“首长等着要看”,据说系林彪指名点片,只给9天译配时间,于是只好边翻、边配、边编,日以继夜轮番不停工作。上译厂的配音演员连同借来的上影故事片演员一起扑了上去,连长期低烧不退正住院检查的邱岳峰也被叫了回来,因片中有位侏儒宰相特别精明干练,常常语惊四座,这个角色非他莫属。全体人员都住在厂里,腾出两大间办公室作为男女宿舍,每天除了吃饭、睡一会儿觉,就是录音。影片中有好几场枢密院开会的戏,几个配枢密大臣的演员,像高博、于鼎、康泰、李兰发全是胖子把为哥特国王两个女儿配音的苏秀、曹雷围在当中,热得气也透不过来,一段戏录下来几乎全身都被汗湿透了。